请说|熊潇璇:以情育爱,一路生花

新闻来源:开云(中国大陆) Kaiyun·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11-26浏览次数:222

人物名片

熊潇璇,女,汉族,1994年4月生,曾在《作家天地发表《论法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青年》,于《三角洲》发表《巴金〈随想录〉的爱》。2019年开始来开云(中国大陆) Kaiyun·官方网站任职主讲教师,2022年被评为开云(中国大陆) Kaiyun·官方网站“优秀专任教师”,2024年荣获“黄石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扎根教研,不断成长

“挥汗于三尺讲台,她是良师也是益友,躬行于漫漫科研,这是梦想也是坚守。”师路,也是心路。谈及熊潇璇的从教初心她表示刚来学校的时候并没有想好要做什么方向的老师,刚开始教学时,因为不同地区教材的原因,学生不太能理解前置知识和背景,知识信息量的差异会给师生沟通带来很大问题。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给了她很大磨练,跟线下的教学相比网课缺乏互动性,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对于课程的学习有所懈怠,为了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听讲,她意识到对于教学的内容要贴近大家的心态和生活,要上有趣的课程。因此熊潇璇在开学复课选择开新课,挑战阅读大量相对新鲜陌生的作品和知识框架,扩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输出了更多新奇有价值的观点,最后圆满完成了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西方文论以及现代汉语的教学任务。

教育,是一场爱与责任的坚持。作为“黄石市优秀青年教师”,谈及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与能力时,熊潇璇认为人是会在一种利他的关系网络中得到良性反馈的,就是她能给予她的学生关于学业方面的帮助,她的学生每年也会分享就业的经验给她,她再转述给下一届的学生,水滴石穿,聚沙成塔,涓涓细流终将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终将点亮银河。

虚心育人为梦导航

问到保持在所教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储量的心得,熊潇璇认为面对授课程的不确定性,要做好把每节课当作最后一次课来发挥的准备,也就是虽然课程和知识点是重复的,但对于每一届来听课的学生来说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课程里加入更多自己独特的想法或经验,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希望能在学生未来迷茫的时候带来些启发和鼓励

谈到在教学过程当中最欣慰和有成就感的瞬间,熊潇璇分享到,是给一个因为疫情被封在新疆导致整个专升本的上学期都没法回校的学生开钉钉补课,当时那里的情况很艰难,好多人都处于焦急崩溃的状态,那段时间熊潇璇用线上授课,每周与那名学生对话三小时以上,这也是那位学生当时每周唯一能对话三小时以上的人,因为文学可以让人暂时移情和抽离肉身的困境,熊潇璇觉得在那刻同那名同学讲文学作品《神曲》是有意义的,不单纯是文学本身,而是那个艰难无比的当下那位孩子在焦虑无措中也通过文学有了自己的抽离。

携手同行,育梦成光

“以熹微灯火,点燃滚烫星河。”作为一名教师,熊潇璇愿意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谈及所教学科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熊潇璇表示担忧,小学教育和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多半是从事教师职业,而今生育率猛然下降尤其波及教育行业,毕业生就业十分棘手。面对这种现实情况,学生家长则会因为认知问题埋怨孩子,提出考公考编等各种要求。对此,熊潇璇非常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她在同往届毕业生沟通这块搜集了非典型的就业案例,比如有的学生去横店拍短剧写剧本,有的做中小学研学服务而非教培,还有做手工博主专门直播解说卖工艺品,她认为这些很具有参考价值,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紧跟时代潮流是职业生涯中的有利规划。

爱之,则为之计深远,熊潇璇通过观察分析发现大多数女学生更容易听从家里选择师范,也不容易反抗父母的建议,但正因如此,几乎每个女学生在毕业后考试找工作都有一段至暗时刻。而男学生通常会愿意尝试更多渠道,哪怕先选择送外卖的工作糊口,也要为自己创造体验更多岗位的条件。对此,熊潇璇建言,“文学系或许不是培养语文老师,而是培养讲故事和创造故事的人”,她期盼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筑梦成光。(陈彩云 侯阳阳采写)